忻州摔跤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当地俗称“老羊”、“吊桥”、“兑兑”。
“饶羊赛”顾名思义,“饶”是“驮”的意思;“饶”是“扛”的意思。抓羊也有牵羊的意思。牵羊意味着胜利和力量。这是一种宣告、一种展示、一种炫耀。挠羊比赛实际上是摔跤比赛。不过,这种比赛最初并不是在体育场举行,而是在田野举行。
大禹明
在新、定、元地区,摔跤是一项极为盛行的群众活动,也是农民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班后、月夜、夏天饭后、冬天闲暇时,不需要专门的组织、专门的场地,不需要田野、街道、禾场、河滩。人们常常利用自己的利益。上战场,把将军扔了。
崔书和
规则
与自由式、古典式摔跤比赛不同,忻州的“抓羊比赛”有其独特之处。参与者不分体重级别或年龄。不需要提前登记,只要有一块比较平坦的土地就可以。摔跤手上台时不穿摔跤服。他们赤裸上阵,下半身可以穿得长或短。他们的脚必须穿布鞋或胶鞋,称为“无鞍摔跤”。摔跤和拳击一样,都是两人对抗。双方可以互相踢脚、用腿勾住对方的腿,但不得互相击打,更不能触摸对方的脸部和私处。如果一方除脚外身体任何部位接触地面,则另一方获胜。 “抓羊赛”以一倒定胜负,不设循环赛。失败者被淘汰,获胜者继续与新人竞争。如果你连续击倒三个对手,赛后你会得到相应的鼓励。在连续击倒五个对手后,人们将获胜者视为“英雄”,并在赛后给予他们相当大的鼓励。连续击倒第六个对手后,人们称他为“抓羊人”,并给予他“抓羊大赛”的最高奖励。获胜者将获得一只大白羊的奖励。
张晓军
1983年起,妇女参加“抓羊比赛”。女士上身穿着运动T恤,下身穿着与男士相同的T恤。对于抓羊,可能会有女性专场,也可能与男性同胞同场竞技。连续殴打六人的妇女又称为“抓羊人”,被称为“抓羊姑娘”。
赵双厚
在双方之间的比赛中,通常由摔跤手(裁判)决定胜负。摔跤的主要命令是:“动手!”这意味着开始; “联合摔跤”,是指平局时重摔,通常是双方同时倒地或分不清谁先倒地; “破碎的!”意味着他们已经连续摔倒了五次。人被新人推倒了。 “被划伤了!”他扔了六个人去抓羊。裁判手势:如一人摔倒,则高举右手并举起食指向周围观众示意;如果有两个人跌倒,他就会举起第二根手指向观众发出信号……以此类推,直到有六个人跌倒。
杨含云
在实际摔跤中,由于上半身光着背,彼此无处可抓,所以能抓的地方都集中在下半身,但裤子却抓不到。谁抢了对方的裤子,谁就输了。但抓住裤腰带是允许的。在实际比赛中,“抓羊比赛”的参赛者系裤子时不用皮革,只用一块麻丝,一抓就断。一旦麻丝断了,比赛就必须停下来等待新裤子。打结麻丝后,比赛才能继续。上述由摔跤手自动出现或由观众推荐、或由观众直接推拉参加“抓羊比赛”的“抓羊比赛”,俗称“传统抓羊比赛”或“无鞍羊抓抓比赛”。
梅锡怀
在“抓羊比赛”中,从一开始到第一名连续摔倒的六人被称为“头羊”,以此类推,被称为“二羊”、“三羊”……每场绵羊游戏中,失败者只能出现一次。 。而且随着羊的数量增多,摔跤手的等级也越来越高,奖品也一层层升级。大师通常是最后参加比赛的。在“抓羊大赛”中,连胜五场的力士被视为英雄,连胜六场的力士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五六是受三国时期古蜀汉将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启发而形成的民间习俗。不过,这“过五关,杀六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抓羊场上,双方互攻互守。摔跤手不仅需要有高超的技术,更需要双方有场外的指导和智慧。往往在摔跤手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会出现通宵达阵的情况。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种自发的摔跤活动开始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古代庙会上,是庙会上的一大亮点。形成了忻州独特的民俗景观。在新定源地区,所有较大的村庄都有自己的古老庙会。摔跤作为其中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在人多、热闹的气氛中进行的。在忻州城乡,每逢庙会,总要请戏班连唱数日的《挂钥匙哟》,只要有戏,就一定有“抓羊比赛”。 “抓羊大赛”的举办,无疑为庙会增添了光彩,吸引了众多各地观众。当地有句俗话:“赶节不摔跤,看的人就少了。唱歌摔跤,十个村八个村子都来看热闹。” ”。在忻州地区,一年庙会很多。以忻州市为中心方圆百里范围内,一年有四十到五十场庙会,这些庙会大多有“抓羊比赛”。举办庙会时,夜演开始后,应在舞台两侧的柱子上放置两面不同额头颜色的纸旗,旗上写着“右侧倒下的英雄无伤”。招兵旗挂起来,就会有人养活你。”摔跤旗一挂起来,摔跤手们和热衷这项活动的人就开始互相联络,招兵买马。这面旗子常常是摔跤高手们把摔跤旗拆成两方,或以河流为界,或以铁路、公路为界,把摔跤手分成了两个阵营,拔出摔跤旗的两人成为了代表。摔跤比赛中双方都是高手。当然,还要经过主办村领导或公证人共同协商,划分A队和B队的预赛。随后,摔跤手们喝茶聊天,养精蓄锐,等待表演结束和比赛。开始。
演出结束后,对摔跤没什么兴趣的观众打着哈欠回家了。这时候,摔跤手和摔跤迷们才变得精神起来。摔跤迷们在剧场中央围成一个直径约十米的圆圈,热切地等待着摔跤手们上台。真正有实力的挠痒痒的摔跤手此时并没有出现在舞台上。最先出现的往往是一些十五、十六岁的小男孩。这就是所谓的“斗露”。由于“挠痒痒比赛”的规则,六人摔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一两个跌倒也不用担心。这也给了年轻的摔跤手们一个历经磨难看世界的机会。所以如果你击倒了我一个,我会立即派出一个更强的到场上。随着他不断的坠落,对手会越来越强,他的等级也会越来越高,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胡跃进
随着对手逐渐强大,比赛也越来越精彩。你用你的特殊技能,我用我的。你以实力取胜,我以技术取胜。有时摔得干净利落,有时则要打几十个回合。决定胜者。如果有人摔了四五下,那就是真正的高手出来的时候了。参与“抓羊大赛”的方式有多种。吴乡人人都知道“狮子滚绣球,背后有一双好手”。你跌倒得越远,你就会变得越坚强。第六个打的叫“破羊”,也叫“包羊”。承担这一重任的人必须足智多谋、勇敢无畏。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个高手已经摔倒过四五次了。他势不可挡,胜利在望。他不想程咬金半途而废,让眼看就要胜利的人失败。但杀羊者的命运也是难以预测的。强者之中,还有更强者,一座座山比一座山高。破羊者在跌到四五之后,还可能遇到更强的对手,那么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饮酒恨摔跤场。就像很多竞技赛事一样,“抓羊大赛”最终的获胜者当然是最强的对手。要么六人连续倒地,要么对方已经“全军覆没”,没有力士可派。这时,庙会的主人就会把已经准备好的大羊带过来,交给获胜者。如果比赛提早结束,刚刚激起的摔跤手和摔跤迷的兴奋情绪就难以平静,就得重新开始,给“两只羊”挠痒痒,甚至“给三只羊挠痒痒”。 。无论如何,他们都要摔跤到鸡鸣为止。使摔跤手和摔跤爱好者们满足了“摔跤瘾”,也为庙会画上了一个精彩、圆满的句号。一旦有人成为“阳抓人”,他的名字很快就会传遍全国。尤其是女孩们诱人的眼神,会让这些挠痒痒的人兴奋一年半。
另一种情况是,每年春耕后、秋收前,一些富裕村或喜欢发财的村长、族长或权威长辈带头组织、负责全乡的“社火”。今天这种活动主要是“唱大秀”,而抓羊也是“大秀”之后的“压轴秀”。当地有句农谚:“立秋,挂锄钩,吃瓜,看戏,摔跤,放牲口”。这足以说明农民把摔跤视为一件大事,并不掉以轻心。秋收后农闲时举行的“抓羊比赛”,多是较大村镇和实力较强的摔跤手之间的比赛。当然,这种比赛需要邀请外村的人来担任裁判和公证人。
“抓羊比赛”一举行,摔跤场上就聚集了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摔跤手和观众。观众席上挤满了人,场面非常壮观。忻州“抓羊大赛”历史上观众和摔跤手人数最多的是1994年的北兰台村摔跤场,连续五天每天爆满,每场比赛观众人数超过2万人,国内外224人次精英参与。竞赛。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有原平庙会。原平镇举办“抓羊大赛”。届时,又将是忻州、定襄、原平三县之间的另一场摔跤比赛。这种三县摔跤手之间的比赛,水平要高得多,比赛也比村里的对抗激烈得多。这种高水平的摔跤比赛常常使庙会的人数激增,给人们带来强烈的精神刺激,并在比赛的高潮时制造轰动的新闻。
王金田
奖品变化
“抓羊比赛”的奖品,无论是肥羊还是其他奖品,均由主办村、镇支付。这种支出就是集体资金,或者说是从基金中筹集的费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奖品也经历了从传统的羊到实用性很强的物品的过程,最后又回到了羊身上。曾经,家乡人觉得奖羊不好看,现在却越来越喜欢奖羊了。城里人在观看“挠羊大赛”时也想看到真正的羊。
“抓羊比赛”奖品的变化,体现了忻州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这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竞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极具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活动。 。
杜改华
摔跤家庭
摔跤乡的每个人都热爱摔跤,不仅热爱摔跤,而且对摔跤有着特殊的感情。土生土长的孩子几乎一学会走路就开始学习摔跤。青少年聚会时,摔跤始终是他们玩耍的主要内容,他们喜欢比拼看谁赢。如果你的衣服因为摔倒而被撕破,无论多严重,父母都不会责怪他们。嫂子和孩子们许久不见高兴地聚在一起时,常常让孩子们摔跤、摔倒,以展示自己的力量,并自娱自乐。旧社会的大姑娘“出不了前门,也出不了二门”。然而,来自乡村的姑娘们却在遭遇“抓羊比赛”时打破了千年礼仪禁令。女孩陪着儿媳妇一组、五一一组,争先恐后地挤进人群,甚至跑十里路到其他村去看“挠痒痒的羊”。
群众的热爱自然培养出了大批摔跤运动员,涌现出许多摔跤世家。
“南翠、北召”是忻州人熟悉的两个摔跤世家。 “南崔北召”指的是南高村崔福海一家和北湖村赵双侯一家。比如,北湖村的赵铁毛、赵双厚、赵双明就是远近闻名的抓羊人。仅赵双厚一人就抓伤羊200多处。其兄弟赵富余、赵俊生、赵成胜、赵武王、赵庆生、赵立生等被称为“职业农民”。从1976年到1985年的九年时间里,赵福宇参加了全运会和全国锦标赛,获得了两次冠军和七次亚军。赵俊生还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跻身前三名。赵福余、赵武旺被批准为国家级运动员。
在忻州,像崔家、赵家这样的摔跤家族很多。虽然他们获得的金牌可能没有崔家和赵家那么多,但和这两个家族一样,他们的后代也将摔跤技艺代代相传。这棵大树根茂叶茂,永远枝繁叶茂。这是冠军的海洋。
崔福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ufubahen.com/html/tiyuwenda/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