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直播+”模式充满想象空间,尤其是在电商领域,更是造成了巨大的颠覆。 CNNIC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电商直播场次超过1000万场,活跃主播数量突破40万,电商直播用户数较今年3月增加4430万至 3.09 亿。它是发展势头最快的互联网现象。一。
一个明显的情况是,直播已经到了岔路口,更加细分的“直播+”模式不断演化。
在线教育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也证明直播与垂直业务的结合将拓展直播的衍生空间。据猿辅导、作业帮等在线教育平台披露的数据显示,其免费直播课程的注册用户数频频突破百万、千万,行业用户数再上新台阶。
直播电商、在线教育蓬勃发展。哔哩哔哩、腾讯音乐娱乐、网易云音乐等社区及垂直平台进一步推动互动娱乐的全面直播。下一个利用直播的曲目将是哪一首?
或许,“直播+健身”值得期待。
疫情期间,被困在家的人们有极其强烈的“搬家”需求。健身似乎正在逐渐成为全民意识——除了防护措施外,自身免疫也成为重要的先天障碍。
“只要你想动,客厅都可以变成健身房。”在健身专家的鼓励和器材的缺乏下,私人健身方法层出不穷。据《云健身行业关注度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1月至3月,在上个月这场土味十足的健身比赛中,冬瓜做了箭步蹲、椅子深蹲、米袋卧推……连宠物都能变成杠铃。
每个平台都在努力让用户花更多时间锻炼身体。 “了解运动、健身”的口号也从地铁口搬到了抖音、快手、哔哩哔哩、Keep等。每个平台都提醒用户健身的重要性。据QuestMobile报告显示,2020年2月,运动健身APP行业活跃用户数快速上升至8928万,同比增长93.3%。
随着直播在各行业的渗透,体育领域不仅开始试水在线直播,还吸引了一些以体育直播为主模式的玩家,比如TT直播。直播健身成为新战场。
头部健身公司反应最快,成为最早尝试直播健身的品牌。据介绍,超级猩猩抖音账号的直播高峰期有约19万人在线观看,其在线训练营课程也创下了“上线即售空”的记录。乐客还将教练资源搬到线上,联合快手、抖音推出“主场游戏”,为全平台教练提供在线教学。
Keep推出“居家健身指南”活动的同时,还联合Shape、Daily Yoga、Lululemon、Under Armour及健身专家推出“假日运动直播合集”,聚合了各运动品牌的课程信息,进行了一场停止直播课程分享。数据显示,2月初,Keep运动课程的浏览量较平日增长近430%。
本是一次自救尝试,却意外打开了新的入口。超级猩猩创始人跳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线上业务是一个惊喜,他会考虑把直播变成一项长期服务;乐客创始人韩伟表示,乐客未来探索的方向是线上和线下并重。驾驶。 Keep合伙人兼副总裁刘东表示,直播是一个新的机遇,Keep将在直播健身赛道上走得更远。
今年8月,Keep推出了自有动感单车直播课程,旨在通过直播提升用户对课程的参与度和互动体验。随后,运动课直播、直播瑜伽等项目相继推出,课程体系逐渐丰富。
硬件+内容的模式是经过美国互动健身平台公司Peloton验证的可行路径。 2019年,互动健身公司Peloton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突破百亿美元。根据其最新财报,Peloton在截至6月30日的第四财季扭亏为盈,利润为8910万美元。健身器材销售和内容订阅构成了 Peloton 的主要收入。
Peloton在疫情期间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其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视频教学内容,同时每天配置多节直播课,并部署一批顶级直播教练来吸引健身用户群体。
Peloton的突然崛起,让全球的健身从业者和投资者看到了通过流媒体和服务增加用户粘性来快速完成扩张的可行性。
在中国,大多数传统健身房都处于现金流为正、利润为负的状况,行业内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直播显然已经成为健身行业的助推器。先拿到的玩家就等于在这场位置争夺战中先伸了腿,提前获得了席位。
“从长远来看,直播是未来趋势,用户对在线健身内容的需求很大。” Keep 直播业务负责人朱跃告诉 Alphabet。
几年前,Keep横空出世,正值内容匮乏、缺乏标准化健身资源的时期。健身课程的聚合赢得了Keep大量用户。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内容的丰富,资源聚合本身已经不再是门槛。用户在需要内容的同时,在健身过程中可能也需要互动和陪伴——直播课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Keep CEO王宁曾对Keep的直播策略做出“反思”。他提到,Keep在五年前选择录播课,就是因为流量太贵。但2020年春节期间直播正式上线后,平台流量较同期增长了3倍。事实证明,录播虽然镜头感不错,但现场互动却很温暖,用户对于互动的需求丝毫不亚于专业性。
Keep瑜伽教练李媛对此深有体会。她认为,很多人对录制课程没有参与感。没有同伴和老师的陪伴是孤独的,但直播课程会提供强烈的陪伴感。 “直播课非常注重互动,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如果教练想了解学生的状况,也可以发出提问邀请,获取课程的反馈。”
为了增加与粉丝的互动,李源在Keep上创建了打卡话题,鼓励学生不断练习,并及时回复粉丝提出的问题。 “这个打卡话题就相当于我们的小花园。这种互动会让每个人都感觉更加集体并相互互动。”鼓励使进步更容易。”
这也是刘东强调的,通过直播课,教练和学员之间可以建立更加友好的轻松社交关系。 “Keep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浅层社交网络,一个大家可以一起锻炼的社交网络。并不是说线下见面、吃饭,而是我认识你,你也认识我。未来社交肯定会弱化,就像朋友圈里的点赞付费一样。”
基于这种轻社交关系,Keep的直播模式与秀场直播、电商直播有着显着的区别。秀场型直播有很强的“主播物化”倾向,尤其当主播是女性时,主播会以商品的形式展示自己,获得粉丝的打赏。电商直播更像是“特价销售”。用户进入直播间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性价比的产品。
Keep的直播是典型的社区直播。主播和粉丝之间存在着比较强的信任关系。这种联系更多的是源于主播个人内心和专业技能的表达,而不是直观的外部条件。 “学员更关注教练是否有丰富的内容储备和稳定的输出能力。”李渊说道。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教练作为健身内容的创造者或者直接向用户传播内容的传播者,始终是行业的稀缺资源。乐客甚至喊出“十年培养10万名健身教练”的口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加大了对“直播辅导”群体的关注和投入。
直播教练成为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许多用户参加直播课程不仅是为了某种类型的课程,而且很可能是为了讲师,他们通过讲师来学习课程。显然Keep也看到了这一点。
朱越告诉Alphabet(ID:无极财经),Keep目前正在对现有教练团队进行优化和迭代,并为其正在招聘的直播教练提供了一系列有吸引力和有利的条件,例如系统培训、多渠道流量支持等,并采用独家签约的方式,向网红、明星方向培养教练,打造“健身领域的李佳琪”,“让教练获得名气、利润、成长”。
打造“健身场上的李佳琪”得到了众多健身教练的认可。这种模式也与在线教育平台的“名师策略”类似。持续的优质内容+大量的“名师”很容易产生持续的虹吸效应,粉丝数量会像滚雪球一样自发增长。
在回顾直播结果时,王宁曾提到一个“意外的收获”:原来有的教练觉得自己和Keep是竞争关系,有的教练有些敌意。直播就是Keep的平台对这些教练开放,他们可以通过直播来吸引粉丝,这意味着平台、教练、会员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做过瑜伽教练、经营瑜伽工作室、做过瑜伽课程设计师后,不愿做幕后的李源选择在Keep上开设瑜伽直播课。经过短短两个月的直播,她已经积累了24万粉丝,这对于垂直平台(Keep)上的垂直领域(瑜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之前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成为这个领域的KOL,但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可以继续投入,通过直播清晰地表达自己。现在成为瑜伽领域KOL的内在动力非常强。”
让李源毫无压力地表达自己的原因之一是他不必承担直播课转化率的KPI。 “课程的销售和运营均由Keep平台负责。”
这与传统健身教练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健身教练的销售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常态。
一位来自传统健身房的私教表示,在之前的工作中,除了授课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会员聊天、推广私教课程。每个月都有KPI考核。强烈的销售导向带来的结果是,在健身房里,学生和教练的关系非常微妙。 “有时候你只是想和这个会员聊天,但他会觉得你和他聊天是有目的的,会员会很反感。”
“Keep直播辅导的销售部分已经变成输出好的直播课程,让学生主动为好内容再次付费,而不是直接卖课程。”健身教练王鹏解释道。
在微博积累了70万粉丝后,王鹏仍然选择仅将这些平台作为宣传手段,并与Keep签订了独家合约。 “微博上的垂直粉丝并不多。 Keep上基本上都有立式粉丝。我希望为更多真正想和我一起锻炼的人提供服务。”
“做线下课的时候,每个班有十几个人,但直播课可以把上百个人带进同一个班级,有这么多人给你反馈,上课的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王鹏语气明显的说道。的兴奋。
传统健身房近两年陷入困境,大规模关门、拖欠工资甚至离职的情况时有发生。
最令人震惊的是,中国最早的连锁健身品牌浩沙健身于2019年5月倒闭。这个拥有20年历史、拥有160多家门店、超过30万会员的知名健身品牌势必倒闭。此前,其实际控制人石红柳、石红艳曾出现高达12亿元的债务危机。
青城科技数据显示,2019年共关闭健身房3099家,关闭率为4.36%,成立一年内关闭健身房528家。
传统健身房的储值卡式现金流模式缺乏运营和维护,使得健身房的抗风险能力更弱。 “传统健身房都是房产和现金,预售年票可以赚取远超地租成本的收入,然后用预售的现金流开新店,如此循环下去。” Shape创始人曾翔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对此进行了分析。
此外,互联网健身也对传统健身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直播并不是传统健身行业的敌人。相反,它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根稻草。巨大的流量虽然短期内无法盈利,但至少可以补充线下业务。跳跳曾公开表示,在线直播首要考虑的不是盈利,而是为健身用户带来价值。
朱越还表示,Keep目前对于直播的探索还比较克制。 APP上直播的入口故意放得很深。尝试新业务不能以损害声誉、影响用户体验为代价。 “如果我们的直播课产品质量不能让我满意的话,我也不会愿意过早地关注用户增长。”
Keep现有的直播课程主要服务于会员体系,这也是Keep探索优质内容付费的一种实践。尽管近一年半来Keep的会员收入不断增长,但也面临着如何提高渗透率的问题。直播课的出现满足了偏爱此类内容服务的用户,有利于提高会员覆盖率和ARPU值(单个用户平均收入)。
今年上半年,Keep完成8000万美元E轮融资。具体投后估值尚未公布。据行业报道,其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是运动科技领域不折不扣的独角兽公司。从Keep日活跃用户600万、月活跃用户4000万、超过2亿用户来看,其他运动科技赛道的同行很难跟上。
《2019全球运动健身经济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健身人群渗透率为0.8%,即100人中,只有0.8人可能有健身消费习惯。虽然平均为0.8%,但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达到5%至6%左右。
这意味着还有很多消费行为没有培养起来,国内健身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作为垂直领域领先的健身软件,Keep在直播领域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方向。 Keep寻找新业务增长点的意图也十分明显。过去几年的用户积累和业务布局,将汇聚成其目前在挖掘用户增值服务、抢占直播领域市场份额方面的竞争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ufubahen.com/html/tiyuwenda/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