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偏侧运动 血栓:神不知鬼不觉的健康杀手,你了解多少?

    令人担忧的是,99%的血栓都是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很容易让人措手不及。

    血栓一般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前者比较多见,如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而静脉血栓较少见,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其实和动脉血栓一样危险。

    静脉血栓的可怕之处在于,发生时基本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红肿、结节、痉挛性疼痛等不适症状,但往往被忽视。

    严重者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患者面临截肢的艰难选择;若血栓堵塞肺动脉,还可能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

    可见血栓的危害有多大,因此,我们应该对血栓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预防措施。

    这7类人容易得血栓

    1. 肥胖人群

    肥胖者患血栓的可能性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这是因为肥胖者承受的重量更大,导致血流减慢。如果他们还长时间坐着,患血栓的风险就更大。

    2.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会使动脉内皮受损,引起动脉硬化,容易堵塞血管,引发血栓,有此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养血管。

    3. 喜欢吸烟的人

    吸烟不仅损害肺部,还会对血管造成损害,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血管内壁,造成血管功能障碍,影响血液正常流通,引发血栓。

    4.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血液变粘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特别是脑血栓。

    5. 久坐、缺乏运动的人

    数小时或更长时间不运动的人,血栓风险较高,长途货车司机、公交车司机等尤其要注意,多运动、多喝水有助于预防血栓。

    偏侧运动神经元病_偏侧运动障碍脑梗塞图片_偏侧运动

    6.孕妇

    孕妇发生血栓的风险较大,一方面是血液中雌激素含量增高,另一方面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孕妇血管及骨盆造成压迫,阻碍血液正常流通,增加发生血栓的风险。

    7.有血栓病史的人

    曾经有过血栓病史的人,再次发生血栓的几率更大,据统计,1/3的血栓患者在10年内会面临复发的风险,血栓患者要密切注意饮食、生活习惯,遵照医生的建议,避免复发。

    ▼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是什么?

    血栓的到来是有迹可循的

    血栓的症状虽然很难察觉,但一旦出现血栓,手脚就会发出轻微的“信号”,千万不要忽视。

    1. 一只手臂或一条腿肿胀

    当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液无法正常回流到心脏,导致液体扩散到腿部等组织,导致其肿胀。因此,如果你发现一只手臂或一条腿的尺寸与另一只手臂或腿的尺寸明显不同,尤其是膝盖以下,你也应该小心深静脉血栓形成。

    2. 手臂或腿部一侧肿胀和疼痛

    主要是由于血栓引起的炎症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感会更加明显,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抽筋、痉挛的症状。

    3. 手臂或腿部发红

    当回流心脏的血液量减少时,静脉压力就会升高,导致体液渗入其他组织,导致手臂或腿部发红、发烧等炎症症状。

    此外,血栓形成早期,可出现突然头晕、头痛、面瘫或流口水、一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嗜睡或打哈欠、窒息、吞咽困难等症状。

    血栓运动-抬腿运动

    偏侧运动_偏侧运动障碍脑梗塞图片_偏侧运动神经元病

    我们的脚上有一个溶解血栓的开关。我们如何打开这个开关呢?

    只需要一个小动作,就是抬起你的脚。抬起脚有一个专门的医学术语,称为“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下肢肿胀,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它包括以下3个步骤:

    1.跖屈

    平躺或坐在床上,伸展下肢,放松大腿,吸气,慢慢卷起脚尖,尽量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最大姿势5至10秒,呼气,然后慢慢放下,休息片刻。

    2.背部伸展

    平躺或坐在床上,伸展下肢,放松大腿,吸气,慢慢伸展脚尖,尽量使脚尖朝下。保持最大位置5至10秒,呼气,然后慢慢放下,休息片刻。

    跖屈和背屈可以连续进行,中间无需停顿。

    3. 环绕声

    平躺或坐在床上,伸展下肢,放松大腿,吸气,以踝关节为中心,将脚趾绕圈360度旋转,尽量保持最大的活动范围。

    练习时注意事项:

    完成一组动作后,稍事休息,再进行下一组动作,反复屈、伸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20~50组。

    刚开始练习时力量要小,慢慢适应后可以增加强度。如果练习过程中感到明显疼痛,可以减少训练时间和次数。

    catalogs:115814;contentid:9790329;publishdate:2022-05-21;author:黄同心;file:68-21b9cba9-911f-404a-a91e-d94561662b7e;source:29;来自:遇见名医;timestamp:2022-05-2107:43:2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ufubahen.com/html/tiyuwenda/4717.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